/ 丁介陶 (陽明大學諮商中心兼 任輔導 老師,新竹市生命線員工協助服務中心特約輔導員暨講師,宇宙光關輔中心特約輔導員)


【故事的呼喚】
精神科醫師羅伯特寇爾斯(Robert Coles)則是另一位同樣對故事有著高度興趣的人,他所寫《故事的呼喚》(遠流出版社)一書則讓我如沐春風,對我的會談實務則有相當深遠的影響。

初次看到羅伯特的名字是在閱讀基督教作家楊腓力(Philip Yancey)所寫《靈魂倖存者》(學生福音團契出版社)一書,楊腓力筆下的羅伯特與我們一般所看到的精神科醫生截然不同。羅伯特欠缺那種冷酷的神情,也不愛使用一大堆精神科的專用術語。他甚至不信任傳統的精神治療方法,
羅伯特所學會的是:「每個生命都有它本身的奧秘、它本身要說的故事。」(《靈魂倖存者》,頁96)
羅伯特之所以投注於故事之中,與他的住院醫師經驗息息相關。1956年夏天時,當他在麻省醫院的精神科病房執業,遇上一位高且瘦弱的黑髮女子。這位黑髮女子有著過人的耐力與精力,她總在走廊踱步,劃出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,就連醫生都得讓路給她。

於是羅伯特邀請這位黑髮女子與他會談,但結果卻是對話簡單且令人喪氣。儘管,羅伯特運用開放性問題來與黑髮女子互動,但成效依舊有限。之後,羅伯特帶著病歷表去見督導醫師,但卻得到截然不同的兩個答案。同時,也引發了羅伯特生涯上的變化。

卡爾賓格(Carl Binger)是羅伯特的第一位督導醫師,他敦促羅伯特閱讀心理分析的文獻,以了解恐懼症的特性。同時,卡爾也要羅伯特拿出醫生的權威,讓黑髮女子依其所選的時間來到辦公室會談。

有重聽的艾佛瑞德魯德威格(Alfred O. Ludwig)則是羅伯特的第二位督導醫師,他所採取的策略有別於分析病人的病症,而是聆聽病人的故事。他對羅伯特說:「這些人來見我們,也帶來他們的故事。他們希望能好好說出這些故事,我們才能瞭解關於他們生命的真相。他們希望我們知道如何正確地詮釋他們的故事。我們必須記得,我們聽的是『他們的故事』」。(《故事的呼喚》,頁41)

【病例的公式vs.他們的故事】
兩位天南地北的督導醫師,給了羅伯特「病例的公式vs.他們的故事」互相拉扯的力量。卡爾與艾佛瑞德都提供相當具建設性的提議,但當羅伯特嘗試要黑髮女子說一、兩個她自己的故事時,出人意表的是,她開始抽起煙,侃侃而談她的人生故事。故事滔滔不絕地從黑髮女子口中而出,這樣地談話是羅伯特所首見。
經歷此次的會談後,羅伯特有了新的體驗,領略到別讓病患太快地進入各式各樣的理論性建構,而是能透過開放性的訪談,學會傾聽病患。同時,醫生也該抑制對病人冒冒失失的詮釋。

在羅伯特與艾佛瑞德每週的會面中,羅伯特的工作出現了180度大轉變。
他不再急於將病人的問題公式化,而是去學習一門古老的功課:「傾聽」。對任一個人而言,包括病患,他們深層的需求是「渴望被傾聽」。

醫院的歷練,讓 羅伯特 醫師於1960年代來到美國南方亞特蘭大做田野調查。他研究學校的種族隔離政策對黑白學童的影響,在當時羅伯特的所做所為引起黑人側目,並對他投以不信任的感覺。尤其是羅伯特一直想進入「學生非暴力聯合委員會」(Student Non-Violent Coordinating Committee, 簡稱SNCC)的組織以進行採訪,但卻始終得不到學生領袖詹姆斯霍爾曼(James Foreman)、史都克禮卡米高(Stokely Carmichael)和巴布熱諾(Bob Zellner)的認可,其中前兩位為黑人,最後一位是阿拉巴馬州白人。

這一次,即使 羅伯特 醫師想要專注地傾聽,卻始終無法獲得SNCC的認同。羅伯特只好問他們有沒有他幫得上忙的地方,學生領袖回說:「你可以幫我們把這地方打理乾淨!」羅伯特隨即開始清掃起來,像是抹地板、擦灰塵、刷浴室、在廚房間洗杯盤。一連幾個月的清掃,讓羅伯特在SNCC有了一個正式的職稱:清潔工。

當我翻閱 羅伯特 醫師的人生故事,打從心底深深地佩服,一個精神科醫師有著極其專業的訓練,但卻願意屈身於SNCC,只為了採訪他們的故事。而羅伯特更綜合他服務的經驗,寫下了《服務的呼喚》(遠流出版社)一書。

羅伯特所體驗到的服務為:「事實上,一個人從投身加入服務的行列,享受為人服務的滿足感,到忍受其所帶來的種種痛苦,這些經驗都會內化成他生命的一部份;為人服務的呼喚,是在呼喚你翻開人生的新篇章----而之前的故事、篇章,以及其中的得與失,當然都會參融在未來的事件和故事當中。」(《服務的呼喚》,頁206)

羅伯特的人生交織於「故事」與「服務」之中,他的所做所為,改變了我對傳統精神科醫師的印象,他的「故事」與「服務」在我的腦海裡烙下了深深的印痕。1972年,《時代週刊》的一個封面故事稱羅伯特為「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在生精神科醫生」,這樣的殊榮,對他而言真可謂實至名歸。他所做的田野調查,其影響力至今仍未曾有所消退,他所說的故事有著撼動人心的力量。

【故事的改變】
從我聽聞 羅伯特 醫師的故事,甚至詳細閱讀他的著作《故事的呼喚》、《服務的呼喚》,我的心靈受到極大的衝擊。也因此,我重新檢視我自己與他人會談時,是否真正放下自己的詮釋,力求進入當事人的生活故事中。當我帶著傾聽故事的耳時,不少時候會發現,我會談的當事人也願意以自己的故事回饋給我。至此,人生故事的改變於焉展開。
儘管有些時候,故事的改變並不如預期中地快速,正像安奈特所說:「影響需要時間產生,影響從不是單一的行動,而是一個有開始、中間和結束的過程。」(《說故事的力量》,頁156)因此,我所能做的是帶著傾聽的耳,靜靜等候有一天我和當事人的故事激盪出最後的火花,故事改變的歷程也將進入到終局,屆時我將會再次踏上另一個當事人所欲說的故事旅程。


 


引用自http://counsel4.mac.nthu.edu.tw/blog/counseling&func=article_read&article_id=84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ndy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